中文 | English

教师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师培训 > 学习交流 > 正文

循着一束束的光————浙大之行学习反思

作者:编辑:曹向荣发布时间:2018-10-22浏览次数: 来源:

循着一束束的光......

              ——浙大之行学习反思

                  湖南一师一附小 刘思瑾

 

为期一个礼拜的浙大学习在满满收获中落下帷幕。回程的途中,脑海里也还一直在回闪着那些教授们上课的某些画面,某个句子,某种观念。如同事彭晓老师所说的那样:带着一颗轻盈的心,装下了满满的收获。汲取的这些知识的养料,在未来,一定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改变。

首先我想点赞这次的课程安排。作为教育的通识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涉及之广,让人耳目一新。有针对各学科的专业素养培训,也有提高教师艺术修养的文化培训,更有作为教师一定需要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培训。虽然天气炎热,但是老师们的学习热情都异常的高,每每结束一堂课,大家都会利用吃饭时间,坐车时间畅谈自己的感受与体悟,说明这样的学习让老师们的眼界都有了开阔。

作为心理专业的我,在这些培训中当然尤为关注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其实教育学当中很多的内容也是来自心理学的基础,因此很多教授在讲授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心理学的知识,这其实也在告诉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更应该多去学习相关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将其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

在所有的讲授老师中,有几位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一、吕敏:《儿童学习能力提升策略——新型融合教育模式》       

吕老师和大家探讨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基于我们的教育现状,我们的教学班额无法达到小班化的教学,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其实是比较缺乏的,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虽然有着实际的困难,但实际上我们是可以培养这样的意识的。

      尤其进入小学阶段,孩子们需要开始学习知识性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就是不如平常孩子,当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冠以“你明明可以却做不到”这样的主观意识,殊不知,孩子是真的做不到,他自己也很无奈,这种情况的产生也并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这时候,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允许这种差异,去了解他们“困难”背后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去批评与责怪他们。

吕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系列“学困生”孩子表现出来的症状,这些症状是表象,真正的内里可能要追溯他们自身的发育情况。比如脑部神经发育迟缓,或是注意力发育迟缓等等。如果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孩子的学习能力低下,这些就是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比如感统失调、读写障碍、ADHD(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以及一些孤独症谱系障碍,甚至是儿童抑郁症的情况。

所以老师们应该多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以便能有效的识别出这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帮助他们学习。

比如有些孩子特别爱“多管闲事”,这其实和他们的前庭觉失调有关,他们无法有效的处理信息,无法忽略身边的信息,也就是无意注意特别强,那么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学会筛选信息,处理问题。

比如有读写障碍的孩子不建议练习硬笔书法,而应该多去训练软笔书法,因为他们的书写能力不强,而硬笔书法需要孩子一笔一划的去写,对他们要求过高。

比如对一些高年级读写障碍的孩子,如果他无法在有效时间写出一篇作文,那么可以给他的办法是,他自己把作文“说”出来。

......

吕老师用自己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老师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学会更深刻的去理解孩子,莫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定义孩子。虽然个性化教育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实施起来非常的困难,但当我们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属于地球上的每一颗星星的时候,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仅仅只是在同一生产线上产出的流水线产品。这条路,任重道远。

二、叶映华:《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叶教授侧重于从积极心理学的方面的看待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塞利格曼发现,人们在面对一些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常常从它的消极面去看,在20世纪很多的心理学研究中,对“问题”的研究占了百分之七十,所以他提倡我们应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人生,发现闪光之处,而不是总是盯着“问题”去看,希望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幸福感”。

叶教授思维水平非常高,应该属于我们印象中的“学霸”,从她的履历看来,1979年出生,现在已经是教授。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的课题,在很多国际高水平的杂志上都发表了研究论文,这一切都和她善于观察生活,乐衷研究有关。

在整个讲课的过程中语速特别快,但是你却没发现她有停顿的时候,感觉不用思考,那些东西就自动在嘴里出现了,真是让人很惊讶。

虽是讲《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但她却一直发散思维,信手拈来讲了很多案例,让大家浑然不觉时间过去。

从叶教授的讲授中,让我有三点感受:

1.生活处处是研究。作为教师我们总觉得研究很难,是高大上的,是让人看不懂的,但叶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你擅于观察,生活中有很多的小问题,只要你稍加思考,就可以寻找到它研究的价值。当然,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这肯定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怀抱一颗“刨根问底”的心,留心教学中出现的小问题,从而将它进一步去衍生。

2.学点心理学百益而无一害。心理学的研究在不断更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状况都可以用心理学的背景来解释,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找到根源,在心理学中我们还可以学会认识自己,调适自己,更好的面对世界。

3.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总着眼在“问题”上。就像人无完人,孩子更加只是孩子,他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在不断改进的,我们应该多去欣赏他们的长处,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同时也要相信,现在的他们并不是未来的他们,孩子的成长是在不断流动的,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让他们未来成为他们自己。

还有很多的老师都在自己的讲课中融入了相当多心理学的知识。比如讲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张松老师,自己曾经就是在一线工作的数学老师、数学教研员,他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

他就提到,要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并且正确的利用的这个规律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当我们知道哪个年龄的孩子处于哪种发展水平上,我们就会合理的为他们设置教学的内容。方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总听到老师在责骂学生:“你怎么这么笨,我都讲了三遍了,你还不会”。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教了三遍学生还不会,是不是你教的方法有问题,有本事你教一遍他就会”!话说出来虽是幽默,但其实也给人当头一棒,教师理应在工作中学会自我反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

几天的培训虽然很快结束了,但这次培训就好像一个起点,让我们从头开始迈进,去拾起那些闪着思想光芒的贝壳,慢慢沉淀、消化直至吸收。这样的学习机会真的非常珍贵,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别人已经走得多远。感谢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一路有同事们的支持、陪伴,有领导们有力的支撑,让整个学习氛围有人分享,毫无后顾之忧。我相信,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精进,才能让自己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先进的理念,将其运用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也能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更加美好而有意义的童年。

 

精彩图片

  • 1
  • 2
  • 3

最新要闻


版权所有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Copyright ◎ 2010 www.ysyfx.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湘ICP备10008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