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教师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师培训 > 教师手笔 > 正文

解读经典人物 习得写作方法

作者:编辑:曹向荣发布时间:2018-10-23浏览次数: 来源:

解读经典人物 习得写作方法

——以读促写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阶段目标要求中对五年级学生也提出阅读时应“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可见,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教孩子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就拿习作教学来说吧,翻阅不同阶段对孩子的习作要求,我们会发现其中对写人的要求:

三年级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

四年级

选择身边值得敬佩的人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如果他的其他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一说。把自己写作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五年级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  

六年级

参照《少年闰土》,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或者根据文中这段提供开头的话,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具体。  

 

从这样一个表格,我们很明显看到不同阶段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也是呈梯度地变化。

尤其是五年级的写作要求,明确指出请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来进行写作。

单单依靠习作课临时讲解写作方法,效果不一定很好,枯燥乏味不说,还很空洞。怎么办?因为自己十分喜爱读经典名著,也喜欢抓住里面的细节读个通透,于是我决定在自己的课堂上,在带领学生感受经典名著魅力的同时,也尝试引导孩子通过学习课文来解读经典人物,来学习和理解作家是如何刻画经典人物形象的,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  

一、  引导孩子对人物的认识由平面化走向立体化

譬如,我在带着孩子们学习《武松打虎》这篇课文时,学生很快就从武松的言行举止中看出,他是一位勇猛、刚烈、机智的英雄。但在深入学习课文时,学生发现武松身上不仅有英雄气概,还有粗俗、暴躁、多疑等性格缺点。有读过《水浒传》的孩子更是指出,武松交友不分良莠,而且一时兴起还会滥杀无辜。一时间,孩子们议论纷纷,该怎么看待他呢?于是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主要的性格特点,但人都有多面性,要学会多角度地去看待一个人。这样,你看到的人物才是鲜活的、立体的。经典人物形象绝不是单薄的,而是丰富的。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课例,我在执教《草船借箭》时,引发的一次讨论令人印象深刻:这篇课文,将周瑜描述成了一个嫉妒诸葛亮才华的小人形象。而当时,读过《三国志》的一个孩子站起来理论,说要为周瑜正名。他固执地反驳课文内容,有理有据地说:历史上周瑜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大英雄,而且他本身就已经身居要位,为何要嫉妒诸葛亮?虽然《三国演义》已经深入人心,但历史还是应该正视的。我很欣赏这位孩子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肯定了他的看法。于是我跟孩子们解释,一些文学作品是一门艺术,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作者会根据文学创作的需要,对一些情节或人物进行虚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如此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作者有着高超的写作水平,综合、立体地描写人物,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满,从而深入人心。。要想正确地认识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去了解。

有了对人物形象的全面认识,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受到了启发。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关注到了描写典型人物应抓住典型事例,于细节处着手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引导他们平时观察事物应注意细节,描述事物同样关注细节,细节之处可以更多精彩。能力较强的孩子则思考,作者是如何将人物形象树立得如此立体、丰富,如何谋篇布局的。

二、引导学生从表达方法上入手,学习并运用人物描写方法

读了人物描写一组的课文后,学生们几乎不难发现经典人物的塑造往往是离不开几个方面的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如《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这篇课文,精彩的动作描写让两个栩栩如生的小伙伴形象跃然纸上,虽然文段中并未描述他们的性格特征,但从他们的动态描写中看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三摇”,还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对于王熙凤这一经典形象的塑造,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的描述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八面玲珑、泼辣张狂、见风使舵的王熙凤,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描写人物时,作家总能用一种最贴切的方式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毫不刻意。而细节的雕琢往往能够使得内容丰富且精彩。由于长期训练,教法得当,学生很容易学以致用,效果显著。如一次课堂小练笔,有学生这样描述(出示片段):

同学甲:“ 啊啊啊——”小余怒不可遏,单手拿起桌上的竖笛,双手握住箭步蹿跃上前,对着我头顶门上劈将下来,好似一道天雷轰去,我没曾预料到对方的这一手,忙不迭地举着自己带来“防身”的竖笛横过来,刚巧架住对方,看对方越向下力越强,僵持局面无法长久保持,我急中生智,松开一只举着竖笛招架的手,上面还架着,下面却踏入一步,横着手向对方露出了破绽砍了一“掌”,“嗯?”小余吓了一跳,向后一蹿,跃了五步远,比武松少了一半,正是好机会,我又回到两手握“刀”的状态,仿着对方进攻的方式竖着劈将下来。攻防逆转。这回对方横拦了一会之后,又完全仿着我的手法,上来找破绽!我无奈,左右面有桌椅为栏,无处可躲——除了后方,我攻击对方,一向只仗一时气势,一身生劲,“一吨”重量,此刻要逃,反逃不快了,只好放下竖笛从拦上方硬生生地改为拦下方,可惜,还没有对方的手那般疾速!结果,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戳了一掌……“呵呵呵!”对方又要扑将上来,我方才醒悟,绕到班外,躲进树阴下,这才逃过一“劫”。

同学乙:我正奋笔疾书,偶然间瞟见彭大哥,他倒轻轻松松,前讲讲后说说,好不高兴。再看他的练习册,一片空白。我幸灾乐祸:哼!叫你讲,等着老师的短信批评吧!一个世纪过去了,彭大哥肚子里终于没内容了,开始做题。哈哈!为时已晚,王老师已经讲解完了,你就算写得比光还快,也回天乏术了!我继续不停地写。当我刚写完,扭头去看他,额头就被碰了一下,待我定晴一看,差点没气晕过去,只见彭大哥脖子伸得比长颈鹿还高,正睬着眼睛抄我的答案呢!贼眉鼠眼、明目张胆,怎能不让我“头上一团火”,脸上两个“杀”。

通过读名著,学生对人物的欣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唤醒了他们对人物的审美意识,习作能力在此过程中也有了一定提升。过去,我们班热爱名著的学生并不多,但通过恰当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热爱名著,原来的读只是浅显地了解所写内容,而现在的读,他们更多地会去关注细节的玄妙之处,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品读,去发现。名著的引领,为他们的习作打开了视野,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创新。

 

 

精彩图片

  • 1
  • 2
  • 3

最新要闻


版权所有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Copyright ◎ 2010 www.ysyfx.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湘ICP备10008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