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训练必需从一年级抓起
邓明艳
今年我教四年级,四年级的孩子在计算方面学习了乘法、除法、小数,细这些没有哪一个不是与一年级的20以内加减法是密切相连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小学生在做计算时出错率高、准确率低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既然如此,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才能学好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呢?
我的想法有以下几点:
一、从学前抓起。
儿童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数数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数感强的孩子计算能力也会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了。如何提高学龄前儿童的数感?是不是做点计算题就可以了?不,远远不够的。首先,计算题对于这些几岁的孩子来说太没有趣味性了。其次,如果只做计算题,难免会让儿童在没有实物图的情况下对答案死记硬背。那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从唱数开始,第一段,在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就和孩子一起唱数,分段来,先能背出1—10 这十个数,再开始点物数数,数1—10个物体,可以先从数3个物体开始慢慢增加物体的数量。等到10个以内的物体可以数好之后,在增加到20个,如此以往;慢慢根据孩子的情况增加,小学前最好能完成100以内数的点物数数。第二段,完成数和数字的对应。家长们制作简单的学具就好,再名片大小的白卡片上写上数字,想让孩子认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再在相应的数量下面摆上相同数量的物体。这一段掌握后,再认识10及以上的两位数。第三段,当孩子会数100以内的数又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字后,几可以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图片让孩子数数了,大致可以分为整齐排列的,无序排列的,2个2个排列的,3个3个排列的、5个5个排列的、10个10个排列的。数感的培养最花时间,是不可能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能有显著提高的,它是一个积累到量变的过程。所以应该贯穿到孩子学前的6年。
二、打好计算的基础,重要的一年级。
1、认清一个现象。
凡是教过一年级的孩子,或者家有读书的孩子,都能发现孩子在一年级刚做计算题时都会扳手指。有的家长甚至是老师会制止孩子不要扳手指,但孩子还是会继续。其实,这是正常的,扳手指就相当于孩子在点物数数。孩子就是在扳手指数数的过程中慢慢过渡到可以在心里数,再到记住10以内的加减法的。
2、计算训练目标要细化。
目标一:熟背10以内的组成。
在背诵的过程中允许孩子扳手指,允许孩子使用学具。
目标二:把10以内的组成与计算对接。
做好把算式翻译成组成的工作。如,看到1+2就要说成1和2组成3;看到3—2就要说成3可以分成2和1.
目标三:看算式卡片说得数。
把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每天过,第一遍留下算得慢的算式,第二遍、第三遍只算留下的算式。
目标四:口算训练也要写一写。
我想强烈地呼喊,其实口算训练也要动笔写得数的。我没有科学依据,但我发现一个事实,用动笔训练口算孩子提高得很快,一般的孩子能在2周内有大的提高。
目标五:口算题目要适量。
一年级的孩子远比我们大人想象的要坐不住,只不过有的孩子通过行动表现给我们看,他坐不住了。而又的孩子是控制了身体却无法控制思想,基于这一点,计算题的量建议从10道题起步,根据孩子的情况增加5—10道,循序渐进。30道计算题练一段时间,60道题练一段时间,80道题再练一段时间。
如果孩子能在10分钟完成80道一步计算题,那么恭喜,你的孩子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旅程!
3、计算训练需坚持。
计算训练应该坚持,坚持每天训练,坚持到一、二年级的每一天。这就像跑步的人、学乐器的人,如果不每天练能跑得快,琴能练的好吗?计算也是一样的,尤其是一年级的计算,不每天练,怎么能快速反映出这些得数呢?等到了高年级,孩子计算不是这错,就是那错,很多人以为孩子是粗心,其实,不是。是孩子的20以内加减法没记牢、乘法口诀没记牢!
三、班级竞赛少不了。
口算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怎样保鲜、维持原有的动力,班级竞赛是个很好的方式。10以内加减法来2次班级竞赛,20以内加减法来2次竞赛,大红奖状捧回家,就是对孩子和家长的肯定,也是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以上就是我对一年级口算训练的一点看法,我想说,我比较看重坚持,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用到想口算形式上去,我只想说,其实口算这件事只要每天坚持下去了,到了高年级就没有问题。很多时候孩子在计算上呈现出的问题是没有坚持练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