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教师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师培训 > 教师手笔 > 正文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作者:编辑:曹向荣发布时间:2018-10-23浏览次数: 来源: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湖南一师一附小   王华

理解是一种抽象思维。心理学家认为:“抽象必须建立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没有这些感性材料就没有理性认识的可能。”低年级学生缺乏一定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水平低下。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利用直观画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尽量使他们把认识建立在直接把握的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教学的直观性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认识过程。”

1. 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来达到理解词语或句子的目的。如统编版第一册儿歌《家》中有一个比喻句不好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若单凭老师讲解,学生就会感到茫然。于是我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一步步看图。首先看图上的花长得怎样,学生一看就知道花长得美丽、可爱。我继续追问:“为什么说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见状,我就让学生再看看图上的小朋友,他们长得怎样?学生又很快答上来了:“画上的小朋友长得很可爱。”我趁势点睛道:“小朋友和花都美丽、可爱,所以把小朋友比作花朵,这叫‘打比方’。”利用课文的插图,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个难懂的比喻句。

2.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中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时,就运用了简笔画板书。课文中有“那么、一群”等词不好理解,讲解时,我根据句子的内容在黑板上画了两笔——天空(浅浅的蓝色),然后和课文插图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老师画得不那么蓝,课文中说的是“天空那么蓝”,于是,我在黑板上把蓝色又加浓了一些,然后让学生说说“那么”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了“非常、很、十分”等词,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理解“一群”这个词时,我根据意思画了五只白色大雁聚集在一起,再叫学生数一数,学生也很快得出“一群”是好几只的意思。可见,简笔画对学生较好地理解词句有很大作用。

    二、通过比较鉴别,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理解词语或句子时,要恰当地选择比较内容,通过“量、形、色”的比较,达到理解的认识高度。

1.数量比较。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中有两组相似的句子:

①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②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小鸭子飞快地又到小公鸡身边。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不同之处,再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经过一番比较,学生初步认识到:运用修饰词能把事物写得更具体、感情更深厚。

2.形状比较。汉字的形状多变,要牢牢记住汉字,必须通过比较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印象。如教学“人、入、八”三个汉字后,可将其排在一起,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总结出各自特征:“人”字撇长捺短,“八”字撇捺不碰头,“入”字撇短捺长。还可以借助手势来形象对比。比较其他形近字也可用此法,找出每个字的特征。

3.颜色比较。例如:《鹅》这首诗共18个字,却有4个字是写颜色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看图说出鹅毛、水、鹅掌、水波的颜色,再比比这几种颜色:白色显得洁净、高雅;红色鲜艳夺目;绿色充满生机。诗人笔下的鹅如此美丽,学生爱鹅之情油然而生。课堂上运用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运用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容易疲劳。因此,我运用表演法教学,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如:“微风”一词的意思直接理解,印象不深。我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先让同桌之间相互吹吹,体验一下“微风”在自己脸上吹过的滋味。顿时课堂里异常活跃。我趁机问:“‘微风’是什么意思?”许多双小手举起来了。一个学生答道:“很小很小的风。”

又如“入”一词属书面语言,要理解意思,有一定难度。为突破难点,我采用了表演法教学。首先让学生读字音,辨字形,再叫两个学生上台表演。表演时,第一个学生站着不动,第二个学生从教室里走出去。我提问“入”和“出”意思相反,应该怎样表演?接着让第一个学生表演,这个学生从外面走进来,再让学生说“入”的意思。学生很快说出“入”是“进”的意思。

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方面很有成效。

精彩图片

  • 1
  • 2
  • 3

最新要闻


版权所有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Copyright ◎ 2010 www.ysyfx.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湘ICP备10008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