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教师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师培训 > 教师手笔 > 正文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编辑:曹向荣发布时间:2018-10-23浏览次数: 来源: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湖南一师一附小     曾平

摘要新课程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培养或者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与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长期不懈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计算能力。

 

关键字:计算能力    习惯    兴趣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进行计算时经常有错,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甚至是很简单的错误呢?在询问他们的原因时,有些说:老师我没看清楚题或者我写的时候写错了导致后面也错了,也有说没对好位的原因……,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这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不仅出现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都有出现。后来我与其他老师聊起了这些事的时候,大家也发出同样的感慨:现在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怎么样,计算时很多小学生甚至在偷懒依赖计算工具,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什么是计算能力呢?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集算法、计算、推理、转化等多种数学思维方法于一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品质。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后续学习各类课程的重要基础,可以说计算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将要学习课程的兴趣和信心。《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面对现状,让小学生对计算感兴趣,努力去提升计算能力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升

二、当前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与小学生及家长经常接触,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你帮我看看,为啥我老是算不出来或者算不对啊。”也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说:“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每次做题目总出问题。”当听到这些话语的时候,除了解答提问外,不由想到这肯定不是个案,于是在我所教班级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统计,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会计算,但粗心大意出错;很多学生他知道如何去计算,但是在计算过程,粗心大意而出现对位不准等各种状况,导致最后的结果是错误的;
    2
、口算能力差;比如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口算不对、乘法口诀记不准不熟练,导致在一些简单的计算上出现错误,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3、心态不好,对待计算的态度不端正;很多的学生对计算心存畏惧,讨厌数学计算,所以计算时躲避偷懒、完任务等等状况就会出现,而这些状况的出现,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4、思维定势,理解不透彻出错;小学生主要依赖感性经验的传递,受思维定势影响较大。在计算方面的定势模仿,不能很好理解题目的变化,仍旧以旧经验去套用解决问题,这样出错的概率非常大;

5、依赖计算工具心理,对计算不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器或者有计算功能的工具随处可见,一碰到需要计算的,就拿出计算工具来算。从而造成了一个觉得会不会计算不重要,只要会用计算工具一切可以搞定,对计算能力的忽视,从而养成了计算工具依赖症。久而久之,计算能力不仅没有提高还进一步的萎缩;而且这种依赖计算工具的心理不仅在学生本人身上蔓延,在很多的家长身上也存在。

6、习惯不好,不仅计算习惯不好,学习习惯也不好;很多的学生对习惯没什么概念,甚至很多的家长都没有关注;就算有些注意到了,也因为没有能够长期不懈的坚持而导致功败垂成。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重要条件。良好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等等。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错误。

三、提升计算能力对策

要想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提升其计算能力,针对前面存在的问题,个人认为可采取以下的措施来应对:

1、老师的教学要尽可能达到乐教乐学的效果

老师的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暂时还没有自学能力,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引导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他们不对计算产生畏惧、讨厌的情绪,肯定不能采用强制、命令等压迫性的方式,相反老师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不断的创新,把课程尽可能的设计成他们喜欢的情景,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去互动式教学,从而达到乐教乐学的效果。

2、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1)在情景中培养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去构思课堂情景,让学生加入你设计的情景中,让他们在情景中与你 一起慢慢的去感知、品味,不知不觉的走入并完成你的教学内容。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构思课程设计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子,就是学生的互动参与性,让学生成为你情景中的一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他们自身的参与去触发他们的成就、认同等感知,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2)通过游戏培养计算兴趣。例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学号,那么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找朋友的计算游戏,你可以随意报一个数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号数字要达到你所报的数字还差一个什么数字,所差的数字就是另外一个学生的学号,你随意叫一个学生要他找出他的伙伴是谁,并找出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对同学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改变了数学死板枯燥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计算,并且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通过这些设计,不仅可以消除计算的枯燥,而且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认同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知道,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游戏不需要很复杂,只要利用好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各种心理特点,让他们参进来激发出他们的兴趣就可以。

3)融入生活信息,培养计算兴趣。利用生活信息,引入新知,使学生对计算有一个亲近感,感到计算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例如,去买东西的时候,让小朋友当家管账付款,买几样东西需要付多少钱,拿一张整钱,还需要找回多少钱;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会让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会让学生没有数学计算的那种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4)借助多媒体,激发计算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计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声音,小朋友喜欢的卡通人物,图片等融入你所需要的计算当中,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计算欲望,激励了学习计算的自信心。

5)制造对手,团队或者个人比赛;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给他们设计一些竞赛对手,竞争对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计为一个团队或个人,激发他们内心当中的不服输的精神,主动参与进来去学习,以免输给竞争对手。

3、加强计算基础能力的培养;

1)口算能力的培养

Ⅰ、记忆训练

小学数学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
    
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

Ⅱ、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①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②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③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三种情况,每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这三项内容有针对性的逐一训练和练习,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Ⅲ、规律性的训练

①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 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0,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②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 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这些特例的掌握,有助于口算能力的提升。

2)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种近似的口算。估算教学要追求估算方法的灵活和策略多样。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估算的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估算方面的数学现实,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估算方法。而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使得估算方法灵活多样,估算结果也多样。估算除了是一种计算技能,更体现一种思维能力。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使得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结果也不同。例如教学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124÷3约等于多少?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估算方法:把124看成120120÷3=40,所以124÷340箱;或者把124看成123123÷3=41,所以124÷341箱。

3)错例分析记录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就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计算习惯的培养。学生要有一个好的计算习惯,就需要学生要先有认真、细心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是平时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Ⅰ、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要养成一看、二想、三算的审题习惯,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前面的步骤完成以后再进行认真的计算。Ⅱ、仔细的核对: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仔细的核对,做到不错不漏。Ⅲ、必须验算。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前期的时候还要求学生进行反复验算三遍无误才可以,并且告诉他们重要的事情做三遍,这样一方面是告诉他们,验算很重要,二是对他们一个坚韧意志的培养。Ⅳ、规范书写。作业和练习都是同一个标准:书写要工整清晰,潦草的重写,格式要规范。通过这一系列各种习惯的培养,最终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而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是计算能力提升的前提,也是计算正确的保证。

四、总结

总体来说,培养或者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与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长期不懈的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计算教学中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利用计算教学内容本身的魅力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计算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主动获取计算知识,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计算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汪绳祖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清容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 徐速  浙江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富秀美、陈启新 北京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与智力发展》刘梦湘  光明日报出版社

精彩图片

  • 1
  • 2
  • 3

最新要闻


版权所有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Copyright ◎ 2010 www.ysyfx.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湘ICP备10008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