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怀特海说:“教育有用,是因为对指导生活有用。”学习不止于课堂,只有基于真实世界的学习场景,以研究的视角去思考与实践,如此才有助于激活知识,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为此,学校在中秋国庆假期间开展了以“中秋家国梦,别样附小情”为主题的项目式实践探究课程,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带着对中秋文化的认识,对中秋文化的好奇,对传承文化的使命感继续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去实践、去创造。8天的时间,孩子们或对中秋文化的寻根究底,或巧手将桂花制成各种佳肴,或做花灯编灯谜,或庆丰收采山货,丰富多彩,兴致勃勃。
月饼是中秋的传统符号和象征,更承载着几千来中国人对团圆的美好希冀。因此对月饼的研究成为了许多同学共同的兴趣。“月饼最开始是什么样的,它可以有其他形状吗?”“什么口味的月饼最受欢迎呢,卖不完的去哪呢?”“月饼是怎么制作的?”……一个个问题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探究欲:亲手制作,从原材料选取采购,到成品打磨,点点滴滴逐一体验;走访调查,从团队组建、问卷设计,到参观采访,撰文编稿,校园小记者成为街头一景;寻文探秘,从熟悉搜索引擎、查阅书籍报刊到整合资料,形成成果,每一步都受益匪浅……
月饼的来历
月饼的形状
月饼的成份
月饼的制作
月饼的销售
从提出问题,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后形成自己的成果,中秋国庆实践探究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体验性,让学生在经历中,在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共情,其实践应用能力、迁移创新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也在其中不断发展,逐渐形成。
习近平指出: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传承与创新更应成为每一个附小人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