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中秋家国梦,别样附小情。
国庆是祝福祖国的重要时刻,中秋是共享天伦的传统节日。无论是举国欢腾的盛典,还是阖家团圆的幸福,都牵动着附小人心中最柔软的家国情。为发挥传统仪式和节日文化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共抒家国情怀,做知书达礼的附小少年,从秋分至寒露,历时半个月的时间,学校特别推出了中秋节主题节日课程,邀请师生们于仲秋时节,在精彩纷呈的课程实践中共庆双节。

此次中秋节主题节日课程推出了系列学科课程,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依托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课程研发,努力实现基于学科、超越学科、立足实践、贴近生活的要求,不断推进课程向生活回归,向学生回归。


音乐组的教师充分挖掘音乐与传统节日之间的联系,结合“诗乐”校本课程,精心设计以童谣、诗乐、民乐为教学内容的“中秋”节日课程。低年级同学在熟悉的长沙童谣《月亮粑粑》和红色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演唱、律动中感受月亮的趣味,感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高年级同学在经典音乐作品《彩云追月》《水调歌头》中,体会月圆人圆的美好愿望,而“金秋赏月”与“金桂飘香”两期课间音乐欣赏,更是让全体师生感受到了音乐所传达的节日气氛与美好祝福。

美术组的教师充分调动孩子所有的感官来感知、定义、创造美的可能,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月亮的相关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在集体绘画创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去体味“月亮的味道”;高年级则是通过“折”“剪”“贴”等方式制作立体贺卡,用贺卡传递自己的心意的同时,感受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




数学组的教师积极行动,团结协作,根据各年级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于一体的主题活动。在“有趣的轴对称”里“画”中秋,在“赏月寄情、品味数学”中“话”中秋,在智慧的碰撞里探讨“怎样画才圆”,在“越策‘月’开心”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与月饼有关的数学问题,以研究的视角去思考与实践,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用,用中悟”,感受到中秋是美味的,是团圆的,是有故事的。


科信组以“舌尖中秋”“月有圆缺”“探秘月球”为主题,带领孩子们阅读与月亮相关的科学绘本,将时事与科技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趣的科学知识中认识和探索月球,通过 “什么样的轮子(悬挂)适合在月球上行走” 的课题探讨与动手实践了解最前沿的科技变化,激发同学们探索求知的热情,感受到一个个古老神话成为现实的背后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是对成长中的一代最殷切的期盼。

英语组立足于“提升口语表达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指导高年级学生以 Mid-Autumn Festival为主题,录制英文“中秋主题微表达”视频,低年级同学则通过阅读关于Moon的绘本,拓宽视野,习得表达。“中国心,世界眼”,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附小学子正在努力践行中。


语文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问题”为驱动,以主题队会为平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的方面深入了解中秋文化。除此以外,语文组教师还带着孩子们赏析流传千古的中秋诗词,与文人雅士们于中秋之夜赏月、做梦、思乡;在古朴庭院间开展民族特色活动——猜灯谜,感受这种富有规戒、诙谐的文艺游戏的乐趣。一系列具有语文味、民族味的课程实施为同学们未来学习之路铺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
此次中秋节主题节日课程的实施是附小践行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学科融合和项目式学习的又一次尝试,更融进了附小的诸多校本课程,如“诗乐”课程,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绘本课程。半个月的学习与实践,让“基于学生—顶层设计—重心下移—自主选择”的课程实施原则也逐渐明晰起来,未来,我们将努力不断打破学科边界,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自我发现、合作研究中不断提升附小少年独有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