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微课题
一.什么是微课题?
“微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构建和确立的小课题;是相对于宏观、中观客体而言的一种课题研究类型。微:内容微、理论微、成本微、观察微;问题要成型,研究而的是具体的小问题,应能由点及面,推而广之,成为某一“类型”的问题。结果要成型。微课题研究的成果除了用报告、论文的形式表达,还可以用教育叙事、随笔、案例等形式表达。尽管后者比较自由,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要成型,要有聚焦的问题,对核心词的界定,研究经过、操作经验的叙述,体验或感悟的总结等。
二.微课题研究的特点
微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 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微型课题的特点概括为“小、实、活、短、平、快”.
1、小,即微小。研究的范围小、问题微、人员少、时间短、成本低。
2、活,即灵活。首先,实施流程没有规划课题那么复杂。其次,组织形式上,可以单独,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选题灵活、自由,可以重复。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3、实,即实在。研究要重实践,讲实用。首先是选题“务实”,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其次,过程“踏实”,要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再次,成果“真实”,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
4、短,即周期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微型课题对研究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要求不高,教师学得懂、做得会、用得上。
6、快,即见效快。研究周期短,问题解决快。
三.微课题研究一般流程:
一般思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上面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微淘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四.微课题研究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课题的来源
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
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3、来自同伴的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4、教师自己在读书、学习后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宏观、中观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选题四宜:宜新、宜小、宜实、宜熟。
(二).微课题的命名
把问题转化为课题需要给问题赋值(寻找理论支撑):科学性,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可行性、具体。
一个好的题目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研究范围(对象)+研究主题(问题)+研究维度+研究方法。
研究范围(对象)——哪个年级、什么学科等;研究主题(问题)——明确一个表述清晰的研究问题,比如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辅导等;研究维度——针对研究主题的某一个方面:比如课堂提问、板书设计、小组合作等;研究方法——实施研究、策略研究、调查研究等。
(三).研究内容规划
研究内容就是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微型课题研究内容不能过宽、过杂,应尽量集中(聚焦)。文字简洁,概念正确,关键词界定准确。
如何确定研究内容:
1、对要研究的问题现状描述是否清楚,归因分析是否清晰;2、解决方法对策是否合理;3、查新,即对别人研究这个问题(相似问题)成果是否了解,你的研究有无创新之处。
(四).研究计划的落实
1、分解步骤,制定详细计划并完成;2、定期开展活动(交流、检查、督促落实)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研究者的幸福指数。
避免“有计划没研究”和“有研究没计划”的情况发生。
(五).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
微型课题研究的成果要成型,除了用报告、论文的形式表达,还可以用教育叙事、随笔、案例等形式表达。尽管后者比较自由,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要成型,要有聚焦的问题,对核心词的界定,研究经过、操作经验的叙述,体验或感悟的总结等。如何提炼:1、筛选过程资料(关联主题)2、聚焦研究问题(去粗取精)3、理性分析、合理归因(去伪存真)4、归纳总结(反思过程)5、规范文本(突出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