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教师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师培训 > 正文

漫步峥嵘诗海,体会岁月沉香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做客“百舸教师讲坛”

作者:编辑:内容发布发布时间:2021-07-12浏览次数: 来源:

漫步峥嵘诗海,体会岁月沉香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做客“百舸教师讲坛”

撰稿:周雅婷  审稿:戴娜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师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暑假全体教师培训期间,学校“百舸教师讲坛”再次邀请到了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资深主讲人杨雨老师来我校讲座。此次讲座,杨教授以《众里寻他千百度——古典诗词打开的N种方式》为主题,从多种角度带领附小教师领略诗词的博大精深。

“诗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今天定义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活动一开始,杨雨教授就以这样的两个问题,引发了老师们对于诗词和诗人的重新定义。杨雨教授告诉我们:许多我们现在意义上定义的诗人在成为诗人之前其实都有其他的身份,可能是“公务员”,可能是“旅行家”。这些不一样的身份给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也赋予了他们诗歌各自的灵魂,所以,诗人的形象本身就是极其丰富的,对于诗人的了解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角度,而要读懂一首诗歌也可以不仅从纯文学的角度去看其音律,赏其意蕴,还可以从历史、医学、天文、地理、音乐等更多、更宽广的角度去解读诗歌。

随后,杨雨教授枚举数首耳熟能详的诗,带领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重新“阅读诗歌”。一张张杜甫的行踪轨迹图,让我们读到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后,不仅是杜甫的“喜欲狂”,更是数年奔波,一心盼重返故里,却最终辗转各地,命丧他乡的莫大悲凉,这是从地理的角度铺展开的视野;从岑参的“胡天八月即飞雪”到“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杨老师结合自己在边塞的亲身经历,从气候的角度打开了诗背后的世界,让我们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中一句吟诵千年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杨教授与边疆哨所战士们的一番深入交流而有了新的理解。

正如杨教授所说,学习诗歌最令人着迷的不仅是它的音律、意蕴,更是通过短短的几行文字就能搭建起一道跨越时空的桥梁,让我们可以与几百年前的人站在同一片天空下,欣赏同样的月色,拥抱同样的思绪。

杨雨教授一袭红裙,袅袅而立,温和、沉静的气质自然而然地就从她的眼神中、语言中流出。她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她的讲解也仿佛给诗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老师们始终跟随杨教授的讲述时而轻声吟诵,时而开怀大笑,亲身体验了一场文化盛宴,也再度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活动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感慨颇多。诗歌之精魂在于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诗人,和孩子们一起诗意栖息在童年的时光里,教育的沃土上。

精彩图片

  • 1
  • 2
  • 3

最新要闻


版权所有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Copyright ◎ 2010 www.ysyfx.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湘ICP备10008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