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知书达礼之说话礼仪》。听到这个主题,有同学也许会不以为然了,这说话谁不会呀,其实不然,说话也是有说话之道的哦。那我们在说话礼仪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多用文明用语
有一个栏目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如果你在餐厅里正兴致勃勃地进餐时,突然上菜的服务员把一盆汤倒在了你的身上,这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而大部分接受街头参访的人是这样说的:“我先看他有没有和我说对不起,他如果表示道歉就算了,自己去洗手间里做下清理。”看来,言由心生,对方能从你的“对不起”中听出你心里真诚的歉意。在课间,你不小心撞了同学,或许一句“对不起”就能化解一场干戈;抄写笔记时,你看不太清黑板,同桌主动将笔记借给你,或许你的一句“谢谢”能更增进同桌之间的友情;放学过完马路,或许你回头向护送马路的老师挥挥手,说一声“老师,再见”,相信一定能消除老师一天的疲劳……
第二、注意分寸,考虑听者感受
我们开口说话一定是有一个说话的对象,也就是听者,所以我们说话时,要注意分寸,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曾经我收到过一位爸爸的短信,他说:彭老师,我感觉我小孩因为成绩的落后一直缺乏自信,在同学面前有点抬不起头,甚至和他们一起玩游戏时都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的。我对后面这一句话印象尤为深刻,也为这个男孩感到心疼,我们每个班都有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我们有没有在言语上曾经给过他压力呢?他在学校里背不出课文时,你有没有说过“怎么读了这么多遍还背不出?”在他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你有没有说过“怎么只考了这么一点分数?”这些无心的语言无疑是在给这位同学的伤口上撒盐。
上周,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我们班副班长是班级里的跑步健将,他自告奋勇参加了迎面接力比赛,要为班级争光。到了比赛那天,枪声一响,作为种子选手的他第一个卯足了劲往前冲,就在交接棒的那一刻,意外发生了,棒掉了,眼看着胜利的机会就从自己手中掉了,他的泪水夺眶而出,你觉得这时,同学们说什么话会让他更加伤心?说什么话又会让他减轻对自己的自责,重拾信心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言语、谈吐是我们的善良、仁爱和真诚最显现的表达,所以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分寸。
第三、看清场合,注意音量
那有人会说:那我今后会注意分寸,哪怕我的语气重一点,或者大声一点也没事,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语言它是一个物理学现象,音高音量都得注意,比如我们在公交车上会听到有人在大声喧哗,在地铁里有人在大声地讲着电话……当他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时,实际上眼里是没有他人的,不在乎他人的感受,不尊重他人;再比如,上课铃响了,当我们排着体育队形离开教学楼时,如果你在队伍里叽叽喳喳地聊天,你有没有考虑过其他班同学的感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要保持安静,尊重课堂、尊重在课堂里的聆听者?
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里提到:生活中,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希望我们做一个懂得说话礼仪,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附小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