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历史沿革 > 正文

从师范附小到全国重点——湖南一师一附小120年校史回望(1950-1980)

作者:办公室编辑:颜旺发布时间:2023-05-25浏览次数: 来源:

从师范附小到全国重点

                                                                         ——湖南一师一附小120年校史回望(1950-1980)

一、恢复整顿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9月,附小随一师由长沙市军管会接管,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仍然是当时省内的一所基础较好的学校。这时,附小本校有12个班,分校有4个班,教职员共32人。为使附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1949年下期至1952年,学校历经数年,进行一番整顿改造。

  招生工作上,贯彻“面向工农”的方针,动员和吸收了一批工人子女及贫苦失学儿童入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废除公民、童子军等课程,开设了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等学科,每天有朝、晚会,晨读和速算练习,开始实行民主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取消了训育制度,禁止体罚;加强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组织师生广泛开展抗美援朝、土改为内容的社会宣传活动。1952年,附小开展的“帖木耳小队”活动曾受到团中央的表扬。

、改进教学


  1953年11月,根据政务院发出的《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附小的工作重点由恢复整顿转向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轨道上来。

1953年初,附小开始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苏联教育家所著的《教育学》;1954年,组织教师学习“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内容;1955年,又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初步树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

  在抓教育思想建设的同时,附小还重视教学常规的建设,从1953年上期起,附小建立健全了备课制度、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考试制度及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根据积极性、系统性、直观性、量力性、巩固性等五项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工作;采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安排教学过程,改变了过去“先生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成绩考查注重经常检查,减少定期考试,计分方法改用“五分制”。这一段教改工作使学校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改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954年10月,省教育厅和第一师范为了促进附小的建设,在附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视察工作。视察组辑录了附小行政管理工作、少先队工作、班主任工作及各科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总结17篇,印成专辑材料。

  1955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教学计划》。省教育厅以附小作为试点学校,并于9月底向全省小学通报了附小执行《小学教学计划》的情况和经验。1956年,附小派教师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会议,并参加了语文教学大纲的制订。

  1954年8月,附小分校迁至师范部附近的东瓜山,改为一师二附小,附小本校则改为一师一附小,仍设中山路。1953年下期起,附小改主事制为校长责任制,两所附小仍联合设一个党支部。两所附小的教职员积极地坚持每周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政治学习,坚持每天晨间一个小时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大家团结融洽,心情舒畅,积极工作,这一时期是所有过来人最难忘怀的一段岁月。

三、教育革命

  从1960年6月起,附小作为省重点小学,根据上述指示精神,开展了教学改革运动。如从一年级开始实行“五年一贯制”;低年级进行识字教学的改革试验,要求在一、二年级集中识字,基本完成小学6年的识字任务;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以一篇课文为中心串联其他课文进行教学,一学期可学上百篇课文;算术教学重新调整原有教材体系,教学中注意揭示规律、把握关键、突出重点、举一反三,也体现当时的“高速度、高质量”教学要求。

  但由于当时教改要求过高,步子太大,也导致学生负担过重、体质下降。1961年初,在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过程中,附小及时予以纠正。

四、贯彻《条例》

  1962年,中央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工作条例》,省教育厅决定以附小作为重点试行的学校之一,按照《条例》逐步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和教学工作体系,学校工作步入新的轨道。

  1963年,教育部又颁发小学各科新的教学大纲,这一时期附小各科教学工作的主要点是突出“双基”,即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讲深讲透,精雕细刻”。这一段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历届毕业学生参加升学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1965年初,上级教育部门提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后,问题进一步得到纠正。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政治思想教育问题被提到决定学校性质、方向和关系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高度。因此,一、二附小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一时期,附小突出革命传统教育、阶级斗争教育。

  1966年上期,由于特殊原因,附小的青年教师占教师人数达70%左右,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成了学校突出的问题。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坚持业余文化进修;请师范部的老师来校举办业务讲座;组织“老”带“新”;开展练基本功的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去长沙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业余学习。

  这一时期,学校的政治学习抓得很紧,党团组织也很重视组织的建设和发展。1957年底,两所附小分别建立了党、团支部。从1958年上期至1966年上期,中共一、二附小两个支部,前后共有党员12名。

五、曲折发展

  1966年开始,附小经历了一段曲折办学的道路。1969年1月,长沙市委会决定:一、二附小脱离第一师范,交学校所在区管理,并分别为北区中山路小学、南区曙光小学。9月,第一师范又在当年附小高级部所在地开办了附属纪念小学。

  自1977年上期开始,附属纪念小学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各项教学常规逐步建立和健全。1978年上期,附小按照《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开设了政治、语文(包括阅读、作文、写字)、数学、自然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下期又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了英语课,课外活动也逐步开展起来。

  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一师附属纪念小学被列为全国二十所重点中、小学之一。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些都给附小师生以极大的激励与鼓舞。

  1979年上期,附属纪念小学在领导班子中加强了领导力量,下期又在教师队伍中加强了骨干力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在办学方向上,学校突出强调附小的双重任务,即:既要完成普通教育小学阶段的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又要完成师范附小的任务,发挥教育实习工厂和教育科研基地的作用。

  教学工作上,学校重新提出“三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并特别提出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重视培养智力,发展能力;要从中、低年级抓起,打好基础;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此,学校严格执行听课制度、作业检查制度和总结评比制度,并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学生、加强检查和指导。

  教研组的活动也活跃起来,经常举行组内、校内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观摩活动,并定期举行对外公开课,接待市内、省内外同行及外宾的参观。这一时期,在电化教学方面行动较快,进展较大。附属纪念小学在市内、省内电化教学演示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并在市内、省内电化教学工作会议上,多次介绍经验。


  1980年2月,为了适应新时期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师将之前交长沙市北区管理的原一附小收回,改为第二附属小学,附属纪念小学则改为第一附属小学,仍实行五年制。从此,附小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朝着更新的目标大步前进。





精彩图片

  • 1
  • 2
  • 3

最新要闻


版权所有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Copyright ◎ 2010 www.ysyfx.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湘ICP备10008069号-1